名家荟萃丨苏州市视光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暨第一届WEO青少年近视防控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
疫情为城市按下“暂停”键,居家网课和泛滥的电子产品客观上“快进”了青少年的近视度数的加深。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由苏州市医学会主办、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承办的苏州市视光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暨第一届WEO青少年近视防控论坛于4月28日、29日、30日开展了为期3晚的线上学习班。本次学习班邀请了江浙沪共计20位眼科和眼视光专家传道授业解惑,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指明方向。
本次学习班开幕致辞由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眼科张晓峰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刘虎主任和联合主办方代表刘亚威先生共同发表。开幕辞讲述了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眼科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本次学习班举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对本次学习班顺利举办表达衷心的祝福。
各位专家讲者围绕青少年近视防控这一话题系统性地介绍了近视防控的手段:除了目前比较主流的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以外,还包括搭载独特设计的同心双焦软镜。同时,学习班还传递了开展好近视防控工程需要建立学校-医院-社区的医校联动的三级防控体系的理念。
28日晚,各路大咖为我们分享了精彩内容。
刘虎主任分享的主题为《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的几个问题》。刘虎主任通过研究数据分析,证实低浓度的阿托品可以抑制近视引起的眼轴增长,从而延缓近视的过快进展。同时还指出,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期间,增加户外活动、减少看近时间等基础性近视防控手段不能放松。
随后,张晓峰主任分享了《角膜塑形镜联合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相关内容。张主任指出,在近视率快速增长的青少年人群中,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控制效果更好。角膜塑形镜(OK镜)治疗联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药物,可以显著延缓眼轴的增长,增强近视控制的效果。并指出联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两者联合使用思路进行总结。
接着,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华文娟分享了《眼轴与近视三级防控》,提出三级近视防控思路(阻止脉络膜变薄和促进脉络膜加厚)预防的概念。一级预防:预防近视发病;二级预防:控近视进展,防高度近视;三级预防:治高度近视并发症,降不可逆盲。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小娟分享了《不同近视控制方式下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变化的研究》。王小娟主任在不同近视控制方式下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变化的研究方面,主要对户外运动、药物治疗、光学干预3大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多巴胺、阿托品、角膜塑形镜对脉络膜增厚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文慧主任分享的主题为《近视防控手段的个性化选择》。刘主任对近视防控手段展开详细阐述。介绍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近视离焦性框架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角膜塑形镜等近视控制医学干预方法的效果和研究进展,从临床干预手段探讨如何对近视儿童进行精准个性化的近视干预模式。
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李斌分享《后巩膜加固手术在近视眼患者中的应用》。李斌主任指出,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的常见手段,能够加强巩膜的强度,抑制高度近视的进展。改进后的后巩膜加固术可用于治疗黄斑裂孔、劈裂、单纯性出血等眼部疾病,也能预防眼底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可以稳定眼轴、减缓屈光度数的增长。并在最后对于PSR手术发展和前景进行展望。
29日晚,包括祝莲、王雅娜、胡培克、陈志钧、徐蔚、王继红在内的各位专家学者给我们开展了一场知识盛宴。
首先,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祝莲发表《阿托品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重点围绕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延缓近视儿童眼轴增长比角膜塑形镜单一治疗更有效。得出·阿托品能有效降低NITM、延缓近视进展。0.01%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等光学近视防控方法具有协同作用。
随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雅娜发表《建设医联体近视防控模式》。其阐述道:医校联动三级防控、视力防控流程。以实际案例进行阐述医校联动的成效。并提出:下一步医校联动的具体计划:走向数字化、加强宣传、辐射更多学校、兼容各级医院。
之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胡培克发表《近视现状、机理及防控策略》。讲者阐述了病理性近视眼底表现及并发症;以及近视与遗传和环境均存在密切联系。同时,提出:充足的户外活动能够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以及目前个人的临床选择策略。
接着,南京市儿童医院陈志钧发表《近距离用眼与学生近视》。陈志钧主任主要围绕近视认识简史以及近视的本质展开探讨,提出近距离用眼是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同时针对近视防控几个根本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徐蔚接着分享《泪膜稳态在塑形镜验配中的影响》。他提出了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患者BUT显著降低。角膜塑形镜片下泪液的液压作用是角膜变平坦的原因之一。指出充足的泪液量,维持稳态的泪膜,是确保角膜塑形镜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王继红发表《学龄前儿童散光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讲述了散光与早产、父母散光史、母亲生育年龄、喂养方式、电子屏幕暴露时间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解开了儿童散光如果的机制谜团。
30日晚,牛燕、周籽秀老师也进行了生动的讲解。
首先,苏州市眼视光医院牛燕发表《同心双焦软镜有效性临床试验数据分享》。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引出了近视防控新品同心双焦软镜MiSigh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让一线临床工作中又多了一项近视防控利器。
接着,南京同仁医院周籽秀发表《接触镜对泪液的影响》。从泪液的生物学结构出发,了解患者的泪液的现状并做出预判,选择合适的接触镜用于控制近视。再延伸接触镜的种类、材质、佩戴时间等对于泪液的不同影响。
因疫情严峻,本次学习班采取纯线上的学术模式。学习班注册报名人数达2326名,在线观看人次超3万。期待通过本次学习班,临床医生的近视防控专业水平能够有所提升,并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事业中持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