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宛如一场难以察觉的“真菌风暴”。它悄无声息地来袭,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常常伪装成普通肺炎,却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肺部肆意侵袭,病死率高达50%以上。近期,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凭借高超医术,成功救治一位流感合并多重感染的重症IPA患者。这场艰难的救治,是对现代医学技术的严苛检验,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
60岁的陈先生,因咳嗽、胸闷一周就诊。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患者长期吸烟、饮酒,且患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与基础疾病悄然为病情恶化埋下危险的种子。患者在外院就医时起初诊断为细菌性肺炎,但常规抗感染治疗却让病情急转直下,胸部CT显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白细胞计数飙升至19.38×10^9/L,CRP高达282.19mg/L,糖化血红蛋白更是达到13.0%,如此失控的血糖水平让他本就脆弱的免疫系统彻底“瘫痪”。更为棘手的是,这场疾病已不再局限于肺部,牵连至多个系统,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陈先生的身体状况岌岌可危,逐渐出现呼吸衰竭,一场与死神的赛跑迫在眉睫。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蒋军红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敏锐直觉,第一时间判断:常规细菌感染绝不可能致使病情如此迅猛地恶化。在陈先生入院的第二天,蒋军红主任果断安排气管镜检查,气管镜下,声门、气管以及左右主支气管乃至各亚段支气管腔内,被大量白色伪膜覆盖,伪膜上还附着脓性分泌物,触碰极易出血。随后,灌洗液NGS检测结果更是令人揪心,显示陈先生遭遇了“四重杀手”的联合攻击——甲型流感病毒、曲霉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混合感染。
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危局,蒋军红主任迅速召集团队,争分夺秒地为陈先生精心谋划一套全面且精准的治疗策略。采用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双线同步推进的方式,在全身治疗层面,团队深入剖析患者的具体病情与身体各项指标,严格参照权威治疗指南,选用静滴艾沙康唑联合微泵输注两性霉素B的方案进行抗真菌治疗,旨在从整体层面抑制真菌的疯狂生长与繁殖,全方位控制病情的发展态势,为患者的身体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御屏障。局部治疗同样是这场治疗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借助雾化吸入技术,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使其能够直接作用于肺部感染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对病变组织的针对性治疗。
呼吸内镜下治疗在这场治疗战役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先后四次运用呼吸内镜,精准地将两性霉素喷洒到感染病灶。每次操作都经过严密的规划和细致的准备,医生们在操作过程中全神贯注,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手法,确保药物能够均匀且准确地覆盖在病变部位,直接对真菌进行“打击”,有效遏制了病情的恶化,连续多次的气管镜操作,既是治疗手段,更是动态评估病情的“窗口”。通过每次气管镜下呈现的坏死组织范围、脓苔黏附程度以及有无肉芽增生等情况,实时、动态地调整治疗药物,做到治疗方案的精准优化。同时,团队成员迅速全面地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多管齐下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给予抗病毒,输注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血浆支持治疗,辅以止咳、雾化、化痰、降糖、保肝、补钾、高流量氧疗等综合治疗,全方位保障患者的身体机能。
通过积极治疗一月后,患者终于能自主下床行走,回想起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陈先生眼眶泛红,满是感激,他激动地说道:“村里的人都以为我已经离开了,是你们硬是把我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啊!"。3月7号患者终于康复出院,将一面锦旗郑重交到蒋军红主任手中,那不仅仅是对蒋军红主任团队医术的高度赞誉,更是一段生死营救历程的见证,承载着患者重获新生的喜悦与对医护人员深深的感恩之情。
“医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的精进,更在于对生命复杂性的敬畏。”蒋军红主任说道。在这场与“隐形杀手”的博弈中,精准的判断、多种治疗手段融合,以及对每一个生理指标的锱铢必较,最终让患者重获自由呼吸的权利,而这,正是现代医学对抗疾病最深刻的诠释。这份重生的喜悦背后,是呼吸科医护人员用专业与温度诠释了医者的坚守,这场战役不仅创造了生命奇迹,更彰显了苏大附四院呼吸团队的硬核实力。
作为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拥有包括:EBUS-TBNA、气道激光治疗术、氩气刀治疗术、冷冻治疗术、球囊扩张术、金属/硅酮气道支架置入术、硬质气管镜术、导航支气管镜术、经皮肺穿刺术、内科胸腔镜术等核心技术,并掌握经皮放射性粒子治疗、经皮肿瘤消融治疗、经支气管镜纵膈淋巴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技术。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融入每一个医疗环节,紧跟前沿医学步伐,大胆探索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为患者的健康筑牢坚实防线,提供更具品质的医疗服务。以镜为刃,以药为盾,为每一寸呼吸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