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间质性肺病诊疗新进展:第六期“呼吸新视界”专家交流会顺利举办
来源:王兰 发布时间:2025-09-02 16:01:00 浏览次数:97

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举办第六期“呼吸新视界”专家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南京鼓楼医院的代静泓教授领衔,围绕“间质性肺病的精准诊疗”展开深度研讨,以前沿理论结合真实病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经验,活动由王兰主任医师主持。


交流会伊始,蒋军红主任表示,间质性肺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疗过程中需不断更新学术认知、积累实战经验。“呼吸新视界”专家交流会作为科室重点打造的学术品牌,已搭建起区域呼吸科医生的交流桥梁,本期聚焦“间质性肺病”这一临床难点,希望通过专家分享与集体研讨,推动诊疗理念落地、提升临床服务能力,最终为患者带来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大咖领航:解码药物性间质性肺病的诊疗关键

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代静泓教授以“药物性间质性肺病”为题,带来了前沿学术分享。代教授从事间质性肺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多年,系统梳理了药物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常见致病药物类型(如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及影像学特征,认为早期识别尤为重要。代教授指出,药物性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与感染、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混淆;临床医生需详细追问用药史,结合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综合判断,一旦确诊,及时停用致病药物并启动针对性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她还结合最新临床指南,分享了糖皮质激素在药物性肺损伤中的使用时机与剂量调整策略,为现场医生提供了可落地的诊疗方案。

病例实战:从迷雾清晰的诊疗思路拆解

我院仲华飞医生带来“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病例”分享,以真实患者的诊疗过程为核心,展现了临床医生突破诊断迷雾的思路。仲华飞医生详细梳理了“病史采集-检查分析- 鉴别诊断-最终确诊”的完整流程,重点解读了如何区分“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肺炎,并分享了该患者采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后,症状与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的治疗效果,后续通过唇腺活检明确为干燥综合征,为同类病例诊疗提供了宝贵的实战参考。

我院张洁医生带来“以间质性改变为表现的临床病例”分享,补充了更多元的间质性肺病临床病例,从不同病因、不同临床表现维度,丰富了参会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知。

随后,代静泓教授带领全体参会人员围绕分享的病例展开深度讨论。现场医生结合自身临床经历,提出“PPFE如何早期识别”“IPAF患者激素治疗的疗程与减量节奏如何把控”“肿瘤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注意事项”等实际问题,代静泓教授逐一细致解答,她指出“病史细节挖掘+多学科协作”非常重要,前者能帮助锁定病因线索,后者可通过呼吸科、风湿免疫科、影像科等科室联动,避免单一科室诊断的局限性,进一步完善诊疗方案。此外,围绕“间质性改变的病因排查优先级”、“治疗方案调整的临床依据”等核心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氛围热烈,观点碰撞间进一步厘清了诊疗思路,解决了诸多临床困惑。

会议尾声,蒋军红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她表示,本次交流会精准聚焦间质性肺病诊疗难点,通过“前沿理论讲解-真实病例拆解-多维度集体研讨”的闭环形式,让呼吸科医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收获了可落地的实战经验。未来,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继续以“呼吸新视界”为学术平台,定期举办专题交流活动,持续关注呼吸领域疑难病症,推动科室及区域呼吸疾病诊疗水平提升,为守护市民呼吸健康筑牢专业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