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9日,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心血管诊疗新进展:热点与创新”暨2025独墅湖长三角心脏病学会议(DCF 2025)顺利举办。本次会议聚焦心血管疾病前沿技术与热点问题,来自国内外的心血管病学领域知名专家及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术热点与发展方向。
会议开幕式由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高血压研究所所长周亚峰教授主持。他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及全体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周亚峰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以“心血管诊疗新进展:热点与创新”为主题,精准聚焦学科前沿,汇聚了长三角心血管领域的顶尖智力资源,旨在通过多维度学术探讨与临床经验共享,为推动区域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提升注入新动能。
主会场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带来“冠脉微循环病变诊治进展”授课,从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到最新干预手段,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的前沿成果。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Chi-Hang Lee(李志恒)教授介绍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联分析,为心脑血管一级预防提供了新视角。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主任解读了“2025 TAVR专家共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晓主任围绕“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了精彩报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陈立娟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治疗进展”主题报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通达副教授聚焦“冠心病治疗新挑战及策略”进行解析;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深入讲解“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临床决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廷波副教授对“OCT相关循证证据更新”进行盘点;南京市第一医院朱琳琳副教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RDN降压治疗的科学原理”。
11月7日分会场上,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王林林主任以“导管消融在心衰伴房颤患者中的作用”为题,指出节律控制可显著降低心衰再住院率。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段洋副主任通过“心脏MRI解码急性心梗后微循环障碍”,用影像语言揭开微血管损伤的“隐形世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志松主任分享了“msRDN病例及3月随访数据”;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顾卫霞主任解读了“成年人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西苑医院苏州医院刘文武副主任带来了“Marshall静脉消融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主题报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张俊主任盘点“202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彭思亮主治医师带来“房颤合并难治性心衰”的病例分享。
11月8日分会场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沈成兴主任分享了“心磁图在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郑扣龙副教授解读了“2025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杨玲副教授带来了《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的讲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祥教授以“泛血管医学的探索与实践”呼吁建立心-脑-肾-外周一体化评估体系;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何胜虎教授带来了“经颈动脉入路TAVR”的病例分享。江苏省人民医院李春坚教授详解“影像指导下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介入治疗”;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芮涛主任汇报“DCB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泰州市人民医院王如珠主任以“自发性冠脉夹层——易被忽视的心梗病因”敲响年轻患者胸痛警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钱晓东主任分享“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最新认识与实操技巧”;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喜文主任带来“Knuckle技术在CTO病变介入中的应用”主题报告。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金艳副教授从原理到临床全景解读“脉冲电场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优势”;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晖副主任则以前瞻性病例展示“前庭电位指导的房颤消融”;南京市第一医院钱炜春副主任聚焦安全性,剖析“PFA相关冠脉痉挛”的发生机制与应对策略;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纪元主任带来了“肥心病猝死风险等级分层”话题的分享;南京市第一医院朱建成主任畅谈“RDN多领域应用及未来发展”,展望肾动脉消融从高血压走向代谢综合征的广阔前景;江苏省人民医院褚明副教授介绍了“重大慢病数智整合防控的思考和泰州实践”,分享基层医疗数字平台的建设经验;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肖方毅主任汇报了“PFA在持续性房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施林生副教授呈现了“脉冲场消融的期许与现实:循证医学的审视”,用系统评价方式提醒学界在拥抱新技术同时仍需长期随访与真实世界证据。
11月9日电生理分会场中,徐州市中心医院韩冰主任汇报了“可穿戴设备在房颤筛查与随访中的应用”;江苏省人民医院居维竹教授系统阐述“室性早搏的风险评估和处理策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邹操教授对“房颤脉冲消融临床循证”进行深度解读;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承宗副教授分享“左室顶部起源室早酒精消融”的操作技巧。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阮中宝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心房心肌病延缓左心耳封堵内皮化进程”;江苏省人民医院陈红武教授分享了“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江苏省人民医院刘海雷副主任深入剖析“旁路的解剖、标测与消融”;宁波第二人民医院杜先锋主任带来“ICE在左心耳封堵中的应用进展”话题讲解;江苏省人民医院王子盾副教授展望“经导管心脏迷走神经节改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王林林主任以“VARIPULSE真三维智能脉冲消融时代”作题,展示了脉冲消融术在心律失常治疗的应用。
此外,江苏省人民医院曹克将教授剖析了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机遇与挑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超群主任结合病例展示了“PFA脉冲场消融在临床中的应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王如兴教授对比了射频、冷冻与脉冲三种房颤消融技术,提出个体化选择策略;南京鼓楼医院徐伟教授为大家带来了“ICD适应症变迁与发展”的讲解。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心血管病临床医师积极参与专题讨论,深入交流学术思想,分享治疗经验。与会者在互动与思维碰撞中,共同推动了心血管医学的进步,探索了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法与技术。通过多方位的交流与分享,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增进了对当前心血管领域挑战与机遇的理解,进一步推动了心血管学科的发展。此次会议的顺利进行,也促进了同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今后的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秋送爽聚贤才,湖畔论道启新程。未来,独墅湖长三角心脏病学会议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汇聚海内外顶尖智慧,聚焦临床诊疗创新、前沿技术转化与学科人才培养,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共建共享、诊疗标准协同统一,为攻克心血管疾病难题、守护民众心血管健康注入更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