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抢救气道危急,为生命续航
来源:王兰 发布时间:2025-07-21 17:08:00 浏览次数:46

当呼吸变成奢望,生命被病痛笼罩,苏大附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用专业与担当为患者重启希望之门。近日,一位罹患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气道完全闭塞、濒临窒息的情况下,成功通过气管支架植入术重获“新生”。这场紧急救治,彰显了苏大附四院在诊治气道狭窄等危急重症中的卓越实力和人文关怀。

病情危急:三天无法平卧,命悬一线

患者丁女士,今年55岁,1年前在外院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选择仅依靠保健品和中药调理。1个月前,病情急剧恶化,出现胸闷气促、腹部不适、进食困难,体重骤减6公斤。外院检查发现右肺不张、胸腔积液及胰体转移瘤,并因肿瘤广泛浸润导致气道严重狭窄。

在外院治疗期间,丁女士一度胸闷气促,症状急剧加重,甚至无法平卧入睡,端坐呼吸伴大汗淋漓,整整三天三夜未能合眼。其家属慕名来到苏大附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向蒋军红主任寻求帮助。了解患者生命体征的危急状况,蒋主任当机立断,立即安排患者转院,并着手组织抢救。“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

抢救时刻:精准施术,重启生命通道

患者入院后,急诊血气分析提示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CO2高达82.6mmHg(正常值为35-45mmHg),PH值仅为7.274(正常值为7.35-7.45),患者已处于极度缺氧状态,随时可能停止呼吸。蒋军红主任团队迅速展开抢救,为患者实施气管镜下主支气管支架置入术。

术中发现,右主支气管完全闭塞,肿瘤新生物广泛浸润;左主支气管混合性狭窄,狭窄率高达70%,并伴有黏膜浸润样改变。团队冷静而高效地操作,仅用不到1分钟便将支架精准置入目标位置。置入的可过活检孔道气管支架成功打开了左侧主支气管,同时确保上下叶开口通畅。患者呼吸困难立即减轻,胸闷气促的折磨被迅速解除。术后,丁女士激动地拉着蒋军红主任的手,激动着说:“已经三天三夜没能躺下睡觉了,谢谢你们让我又能喘口气!”

医学担当:为生命续航,为希望护航

目前,丁女士的呼吸状况良好,已顺利接受抗肿瘤治疗,主支气管支架置入术为后续疾病管理赢得了宝贵时间。气道狭窄的救治,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更关乎他们的生活质量。苏大附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终秉承“患者至上”的理念,用专业技术、创新思维和不懈努力,为危重患者的生命续航。蒋军红主任表示:“医学的本质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为患者重启希望的可能。每一位患者的信任,都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的责任。”

深度解读:气道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意义

气道狭窄,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恶性肿瘤浸润压迫、良性病变(如感染、创伤、气管切开术后狭窄等)以及先天性异常等。严重的气道狭窄会显著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从而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气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恢复气道通畅,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气道支架植入对于缓解气道阻塞的有效率高达78%~98%,尤其适用于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重症患者。

此次救治中,蒋军红主任团队采用了自主研发的TTS技术(Through-The-Scope)气道支架。这种技术与传统的导丝引导气道支架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创伤小、耐受性好:适合全身状况差的患者;

·操作简便、高效安全:支架植入可以在软性支气管镜下快速完成;

·精准定位:尤其适用于复杂性气道狭窄病例。

由蒋军红主任团队研发并命名的TTS气道支架,目前已经在国内及欧美国家临床广泛使用。


未来,苏大附四院将继续肩负医学使命,攻克更多疑难危重症,让更多患者在这里找到生的可能,迎接生命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