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市医学重点学科、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泛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苏州大学高血压研究所挂靠科室。已建成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心衰中心、中国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国家标准化肺血管病中心建设单位、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 中心-卓越中心、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示范中心、江苏省心脏康复中心联盟单位。

目前科室共开放床位60张,拥有心内科DSA导管室4间,冠心病与结构 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四个亚专科治疗组。医院二期工程完成后(2025)心内科将拥有300张床位,拥有8个专用导管室。

1.获奖成果: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项;苏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特等奖1项。

2.科研项目:目前在研课题20余项,总计项目经费2000余万。其中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国自然青年项目1项,省自然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 项目1项。

3.学科建设: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市医学重点学科;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

4.研究中心()建设:20229月江苏省泛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发改委);20221月苏州大学高血压研究所。

科室目前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内药物可降解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球 囊扩张术,冠状动脉内相干光学成像检查(OCT),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心脏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单腔、双腔),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TR-D),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瓣膜性心脏病(包括TAVIMitraClip)介入治疗,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高血压介入治疗(经皮去肾神经术,RDN),心脏经食道调搏,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 血压检查,运动平板试验,直立倾斜试验等。

科室特色技术有:

1OCTIVUS指导下的冠心病精准化介入:OCT、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及准分子激光消蚀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疾病的方法,包括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严重钙化病变 严重三支血管病变等复杂冠心病的治疗策略的优化。

2、开展绿色电生理手术:我科配备CARTOEnsite等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结合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实现“零射线”射频消融手术。复杂心律失常(房颤射频消 融、室性心律失常等)的介入治疗。包括房颤及特发性室速的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术;功能性起搏手术及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CRT/CRTD植 入术。

3、开展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常规开展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手术,借助团队优势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经导管二尖瓣修复 术、三尖瓣修复术等。

4、高血压患者的精准化治疗:检测多个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判断药物代谢酶和受体的基因变异情况。根据检测的结果选择适当药物或调整用药剂量,对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更具个体化、精准化。

二、学科带头人情况

学科带头人——周亚峰,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副院长,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学术型博导,专业型博导,临床型博导)。

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尤其冠心病介入治疗,每年独立完成心脏介入手术800余台;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制订多项有关高血压等疾病的中国指南或中国专家共识。20132014年至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心内科任高级访问学者1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100余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参编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获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进步奖11项;目前作为第一 负责人主持科研经费2000余万,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科教兴卫”医学重点人才项目1项,江苏省"科教强卫”医学 重点人才项目1项,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1项,苏州市工业园区A类临床医学专家引进团队1项,姑苏卫生领军人才项目1项,姑苏卫生重点人才项目1项。近3年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2021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3年获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奖二等奖。

获评江苏省"科教兴卫”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科教强卫”医学重点人才,姑苏卫生领军人才,姑苏卫生重点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高峰”重点人才,江苏省第一期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第二期卫生领军人才。目前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脏疾病防治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医促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心脏重症分会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高血压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双心医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核心专家,江苏省基层卫生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高血压达标中心联盟第一届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起搏与电生理学组委员,苏州市医学会第一届泛血管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医学会第一届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医学会第一届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首期专家和博士后服务团成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Experimental &Clinioal CardiologyGlobal Journal of Cardiovasoular and Cerebrovasoular Diseases等国际期刊(SCI收录)编委、审稿人;《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国组织工程》、《临床医学工程》、《心血管外科杂志》、《国际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等期刊常务编委、编委及审稿人。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尤其冠心病介入治疗,每年独立完成心脏介入手术800余台;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制订多项有关高血压等疾病的中国指南或中国专家共识。20132014年至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心内科任高级访问学者1年。

2007年和2008年记苏州市三等功各一次;2008年记苏州市二等功一次;2007年获苏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标兵”称号;2008年获苏大附一院“联邦中青年医 师"优胜奖;2011年被评为"白求恩杯”先进个人和“苏州市医药卫生十大优秀青年”;2012年获苏大附一院“十佳医生”称号;2012年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上被世界心脏联盟(WH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授予“WCC青年医师奖”。

三、引进临床医学专家团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心血管病团队,专科排名在全国居第二位。团队获得国家级及省部重大科研资助50余项,发表论文700余篇,SCI收录60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41部。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葛均波教授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科技部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于冠心病等重大心血管疾病关键诊疗技术革新和转化研究。带领团队每年完成介入手术2.4万例,学科排名稳居全国前二。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31篇,被NEJMJAMA等他引6000余次;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年获国家卫生系统最高行政荣誉——白求恩奖章。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近3年科技转化新增产值超过15亿元;承担重点重大科研项目20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各级科技奖励13项。


跳转
Array